中医基础理论
讲师:李如辉, 包素珍, 张光霁, 张俊杰、郑红斌
课时:85
学分:4
课程介绍
《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主干课程之一,全国各中医院校包括其前身中医进修学校均将其纳入主干课程体系之中。本课程突出视野的开拓与理论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为“一流的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供扎实的专业基础。本课程的重点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精气血津液,病因,病机与防治原则。通过教学,使学习者能根据需要分别对不同内容进行学习,并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常见实际问题的方法。对未来的临床、科研提供必要的手段和方法。
中医诊断学
讲师: 龚一萍、徐珊、郑小伟、程志清
课时: 77
学分:4
课程介绍: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程,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之一。
方剂学
讲师: 连建伟, 叶新苗, 章巧萍、徐晓东、杨洁红
课时:54
学分:3
课程介绍
《方剂学》为中医学主干课程,主攻研究方向为历代名方的配伍规律研究,方剂与治法理论与临床研究。在方剂教学中强调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统方,使学生初步掌握方剂的配伍方法及临床组方能力。
金匮要略
讲师: 范永升、柴可夫、郑小伟、何任
课时:90
学分:4
课程介绍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书,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金匮要略》既有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更具有临床学科的性质。《金匮要略》为中医学主干课程的学习,对于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综合分析和诊治疑难病证的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
内经选读
讲师:Hongbin Zheng, Suzheng Bao, Langyong Shen, Junjie Zhang, Hui Li.
课时:72
学分:3
课程介绍
《内经选读》是中医药学的基础,凡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精气学说、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均建立在《内经》理论之上。本课程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文字古奥,义理深邃,又融古代多学科思想之精华,也是历代中医文献引用最多的经典著作。通过修习本课程能较快提高经典阅读水平,解决中医古典文献阅读难题。本课程不但能提高中医临证思辨能力,同时能对中医科研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中医内科学
讲师: 宋康、龙惠珍、夏永良、史亦谦、刘强
课时: 102
学分:5
课程介绍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学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为中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通过课堂讲授和临床带教,使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能正确把握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原则。并将传统中医理论同现代医学研究相结合,正确树立学生的中医理论体系,真正做到继承和发扬相结合。
针灸学
讲师: 陈华德、方剑乔、汪慧敏、杨丹红、王樟连、胡芝兰、林咸明
课时:68
学分:3
课程介绍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又有自身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主要为中医和中医类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针灸理论和针灸实践技能的教学内容,主要培养以临床实践型为主的实用人才。现有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时既要熟记基础知识,更应用于实践,并结合一系列创新性教学改革措施,使学生不仅熟练掌握针灸操作技术,为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还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针灸专业领域理论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推拿手法学
讲师:范炳华、谢远军、许丽、吕立江、储海林
课时:68
学分:3
课程介绍
《推拿手法学》是针推专业本科教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是推拿学科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具有实践性、技巧性、操作性多重组合的特点,是培养合格推拿人才首要条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正确掌握推拿手法要领,熟练手法动作技巧和协调性,使手法达到“持久、柔和、均匀、有力”的“八字决”要求,并具有“深透”作用,为以后学习推拿临床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讲师: 张理梅, 杨丹红, 谢远军, 柏亚萍, 黄高敏
课时:90
学分:4
课程介绍
中医美容学是一门在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美学,运用以自然疗法为主的方法,研究健康美丽容颜、形体养护、损美性疾病的防治以达到防病健身、延衰驻颜、维护人体形神美为目的的学科。
传统保健体育
讲师:苏亚平、李震、翁荔, 章巨焕、朱淦芳
课时: 36
学分:2
课程介绍
《传统保健体育》是基础课的主干课程,它与中医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但能使学生学到传统保健体育知识和技术,还能使学生的知识领域拓宽,有利于今后的工作,尤其是在康复医疗上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努力把本课程建成深受学生欢迎的、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新异性于一身的精品课程。
中国文化和跨文化交流
讲师: 陈晔
学时: 48
学分:2.5
课程介绍:
本课程结合中国文化介绍跨文化交流理论的主要概念,着重培养留学生跨文化沟通技巧,适合于在中国长期学习的留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理解掌握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概念,了解不同文化领域的人们在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能够将上述理论、知识应用于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